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1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136篇
林业   943篇
农学   54篇
基础科学   67篇
  273篇
综合类   609篇
农作物   31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44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7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74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采用未成林地自然灾害受损核查办法,对贵州省2013年人工造林未成林地干旱灾害受损情况进行省级核查。分别针对不同受灾地域、工程项目、造林年度、混交方式、树种组5个承灾体,分析受损程度等级、株数保留率情况。为积极有效应对干旱灾害,在科学造林、加大抗旱实用技术的推广和完善灾后恢复重建相关政策等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2.
开展了不同整地方式、苗木类型和处理措施对祁连圆柏人工造林效果影响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水平沟集流整地、容器苗及选用生根粉和生根保水剂造林能显著提高祁连圆柏的成活率、保存率和生长量,造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3.
宁夏干旱风沙区5种灌木保水剂造林试验与饲用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红柳(Tamarix ramosissima)、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花棒(Hedysarum scoparium)5种宁夏干旱风沙区的主要造林灌木,采用法国SNF(爱森)保水剂和北京"清华绿宝"高效抗旱保水剂,通过蘸根法进行田间造林种植试验,以筛选出在干旱条件下提高苗木成活率的最佳方法,并对5种灌木的粗蛋白(crude protein,CP)、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全量钙和全量磷的含量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使用SNF保水剂蘸根处理的成活率为39.60%,与CK相比提高了79.27%,与"清华绿宝"保水剂相比提高了44.90%。采用SNF保水剂蘸根处理,不仅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还可以节省保水剂用量,操作简单,适宜大面积的造林推广。5种灌木的粗蛋白与纤维比顺序为:柠条(0.46)紫穗槐(0.35)梭梭(0.24)花棒(0.22)红柳(0.17)。柠条、紫穗槐、梭梭都是优质的饲料资源。  相似文献   
114.
农村居民点破碎化导致中国农村地区公共服务设施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缺乏规模效益与服务效率,成为制约中国农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该研究采用空间分层取样法在中国东部平原地区选择了240个10 km×10 km的样点,以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数据基础,通过遥感影像目视解译、景观指数分析、热点分析等多种方法对中国东部平原农村居民点破碎化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中国东部平原不同地区适宜的农村居民点数量与服务范围。结果表明:1)中国东部平原农村居民点破碎化程度表现为: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破碎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破碎化程度最低的区域位于华北平原与东北平原北部。2)气候、人口密度、耕作半径、土地开发时序、土地开发时期交通状况等自然、经济、社会因素在中国东部平原地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格局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中国东部平原地区每100 km2农村居民点数量不宜低于3~4个,每个村庄的服务范围不宜超过33.6~45.8 km2。4)华北平原为中国东部平原中开展农村居民点破碎化治理难度最大的区域,该区域尽量避免以整村迁并的形式开展农村居民点破碎化治理,而应以农户为单位,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开展农村居民点迁并;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为中国东部平原农村居民点破碎化治理潜力最大的区域,该区域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应与农田布局调整协同推进,并根据不同地区耕作通勤状况合理确定中心村数量与位置,避免因农村居民点布局调整导致农民耕作不便。研究结果可为中国东部平原地区乡村空间重构过程中合理确定农村居民点数量与规模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15.
自1981年海南省屯昌县首次发现槟榔黄化病(yellow leaf disease of areca palm, YLD)以来,槟榔黄化问题日趋严重,现已成为制约中国槟榔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同时,鉴于生产中除槟榔黄化病外,炭疽病、细菌性叶斑病、椰心叶甲、干旱等一些其他因素也可引起槟榔黄化,以及“槟榔黄化病”病原或病因认识上存在混淆的问题,学界暂用“槟榔黄化现象”的表述。近年来,针对上述问题开展了一系列深入研究并取得突破性进展。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中国槟榔黄化病的发生及病原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另一种致黄关键新病害——由槟榔隐症病毒1(Areca palm velarivirus 1, APV1)引起的槟榔黄叶病毒病(areca palm leaf yellowing virus disease, ALYVD),以及其他2种新发现的病毒病害——槟榔坏死环斑病毒病和槟榔坏死环斑病毒病的研究进展。对6个示范基地的病原检测结果表明,部分黄化植株被槟榔黄化植原体(areca palm yellow leaf phytoplasma, AYLP)或APV1单独感染,部分植株被AYLP和APV1复合感染。本文还探讨了槟榔黄化病研究中存在的病原分布不均、含量低引起的检测困难和田间诊断易混淆等问题,并对YLD、ALYVD、叶斑类病害、根腐病害、芽腐病、椰心叶甲、干旱、寒害、除草剂药害等9类因子引起的黄化症状特征进行了总结。进而分析了YLD和ALYVD 防控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现阶段面临的紧迫形势,从防控策略和具体措施解读了《槟榔“黄化病“防控明白纸》,并指出了其有待进一步完善之处及防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最后,展望了YLD和ALYVD 2种致黄关键病害综合防控中亟待实施的措施。本文旨在让广大科研工作者和农技人员更好地了解槟榔“黄化病”方面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16.
根据嘉鱼县1957-2012年的气象资料,利用Thomthwaite Memoria模型,分析了气候变化对该县气候生产力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1)近56年嘉鱼县气候经历了冷干-冷湿-暖湿的转变,年均温为17.22℃,年均降水量为1399.9mm,分别以0.221℃/10a和10.961mm/10a的速率呈波动上升趋势。(2)近56年嘉鱼县四季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春季增温速率最快,夏季增温速率最慢;四季降水变化表现为:春秋两季减少,夏冬两季分别以19.333mm/10a和6.810mm/10a的速度递增。总体来看,嘉鱼县气候有暖湿化趋势。(3)未来不同情境气候分析发现:"暖湿型"气候背景下气候生产力最优,平均增幅5.34%-15.68%,"冷干型"气候背景下气候生产力最差,平均减幅5.48%-17.05%。目前,嘉鱼县"暖湿化"气候环境对气候生产力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17.
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解决了普通塑料盘毯状秧苗插秧植伤重、秧苗本田缓苗期长、返青分蘖慢的技术缺陷.通过对该技术的引进、研究、示范与推广,总结出了江汉平原水稻生产应用钵形毯状秧苗机插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18.
基于静宁县三荒造林成活率低,且苗木生长缓慢,难于成林的现状,选取能代表静宁地域特点的北岔集流域,于2002年春至2011年秋,通过在梁峁、阳坡、阴坡、沟道4个立地条件下,采用山毛桃+沙棘、侧柏+沙棘、刺槐+沙棘、山杏+沙棘、刺槐纯林等5种模式进行造林试验,对当年成活率、3年保存率、10年成林情况进行调查,静宁县各立地类型下最适合的树种混交搭配组合模式为干旱的梁峁和阳坡,最适宜沙棘、山毛桃1∶1混交模式;相对湿润的阴坡,最适宜刺槐、沙棘1∶1混交模式;湿润的沟道,最适宜刺槐纯林建设模式;侧柏、沙棘1∶1混交模式及山杏、沙棘1∶1混交模式因不适合当地立地条件被淘汰.  相似文献   
119.
七溪岭林场闽楠1年生苗与3年生苗造林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闽楠造林苗木年龄与造林效果的关系,以江西永新县七溪岭林场相同立地条件下,裸地栽植1年生闽楠轻基质容器苗和裸地栽植3年生闽楠容器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造林3 a、4 a后林木树高、直径、鲜物质总质量等因子的分析,研究2种培育模式的效果及其机理。结果发现,栽植3年生闽楠苗与栽植1年生苗具有显著差异。因此,3年生闽楠容器苗造林具有较大的生长优势和显著的培育效果,优势苗木直接影响闽楠的造林效果。  相似文献   
120.
阐述了机械化抚育、树种选择及苗木储存的方法,并提出了幼林抚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